
两手攀足固肾腰 (八段锦第六式) 两手攀足和引腰上举的动作可以锻炼腰椎,中医上认为腰为肾之府,所以往往将肾腰相连。拉伸腰椎和按摩腰部可以使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,又可刺激神经末梢。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,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,提高腰肌的耐力,对慢性腰肌劳损、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;对于椎间盘突出症、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,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第五势回顾。
两手攀足固肾腰功理和作用,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、督脉以及命门、阳关、委中等穴,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,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。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,可有效发展躯干前、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,同时对腰部的肾、肾上腺、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、按摩作用,可以改善其功能,刺激其活动。
怎么做两手攀足固肾腰
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点,反穿摩运要适当用力,至足背时松腰沉肩,两膝挺身,向上起身时手臂主动上举,带动上体立起。年老或体弱者可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动作幅度,不可强求。容易犯错两手向下摩运时低头,膝关节弯曲。向上起身时,起身在前,举臂在后。纠正方法两手向下摩运要抬头,膝关节伸直。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。
两手攀足引腰上举保养脊柱
第一,从马步开始,两手从两侧上举至头顶,至与肩同宽,两臂伸直,两肩下沉,同时收左脚至与肩同宽,两腿自然伸直,目视前方。

第二,屈肘下按至腋前,翻转手心向上,腋下反穿,双手按在肩胛骨下、脊柱两侧,手指朝下。

第三,双手用力顺着脊柱两侧向下按摩;手臂伸直以后,身体随着双手的继续向下按摩的前俯,一直到两手经过臀部、大腿后侧、小腿后侧,到达脚后跟。

第四,两手经两侧摆至脚面上方,同时抬头、塌腰,重心前移,拉伸大腿后侧和脊柱,目视前下方。

第五,两手前伸,慢慢上举,至手臂与地面平行,同时低头,手臂、头和背部成一直线,与地面平行。

第六,把力点集中在指尖,以指尖带动手臂,继而带动身体,慢慢上举,至两臂举至头顶上方,手心向前,手臂伸直,目视前方。
转手心相对,再开始下一个循环。
生命的过程就是肾气盛衰的过程
繁体字的肾写作“腎”,从月,“月”的意思是“肉”,从臤(qiān),“ 臤 ”的意思是“牢牢地掌握着手下”,合起来,“ 腎 ”的本意就是“人体的总抓手”。
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,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肾来维持,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到他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直到老年,实际上就是一个肾的精气盛衰的过程。
人从小的时候直到青年时期,其精气逐渐达到一生的高峰,过了青年时期,从中年、壮年逐渐到老年,肾的精气开始逐步削弱下来了,把这个过程画成一个正弦曲线的样子如下图所示。

人们常说的“未老先衰”,指的是这个人肾中的精气早衰了,那么“延年益寿”就是要精气比他的正常值更加旺盛,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自古以来,长寿的秘诀也好,秘方也好,基本上就是从肾这个角度出发的,换句话讲,“肾是长寿的基础”,这就充分体现出肾和人体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。
脊柱变短腰椎受压引起肾虚
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腰为肾之府,腰和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所以一提起“腰酸”“腰痛”,很多人马上就会想问医生:是不是肾虚了?
实际上,患者有腰部酸困、疼痛、下肢乏力,同时有头昏眼花、肢冷怕凉、五心烦热等一系列症状,中医才称之为“肾虚性腰痛”。一般来说,青壮年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是损伤性的;中老年人腰痛才可能与肾虚有关。
有一个谜语,谜面是:早上四条腿走路、中午两条腿走路、下午三条腿走路,打一动物;谜底是:人。人到老年,拄拐而行,就相当于三条腿走路。不仅是拄拐而行,人到老年还往往个头也变矮了,腰也挺不直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如果你早晨起来的时候把身高量一量,晚上睡前再量一量的话,结果会使你大吃一惊:人的高度竟会在一天里发生变化,变矮了!到了晚上,往往会比早晨矮1~2厘米。如果白天走了远路或者干了重活,甚至会缩短4~6厘米。这是由于人的脊柱在一天之中长度不同。人的脊柱是由若干骨节组成的,而链接这些骨节的是软骨,也就是结缔组织,软骨是有弹性的,受挤压就会变形。
当你早上起床的时候,经过了一夜的休息,在头一天被挤压变短的软骨会恢复原状,身高就比头一天晚上高些。当你开始了一天的活动,由于重力影响,脊柱会因为承受上体的重量而逐渐被挤压,相对的,长度就会变短,人就变矮了。一般来说,人早上最高,中午次之,晚上最矮。各时段的高度差在0.4厘米左右,所以一个人早上会比晚上高1厘米多。
同样道理,随着年龄的增长,椎间盘缓慢脱水,厚度变薄,23个椎间盘每个变薄1毫米,整个脊柱就会变短23毫米,也就是2.3厘米,意思就是身高减少了2.3厘米。
同时,椎间盘缓慢脱水变薄,造成脊柱周边韧带松弛,使得腰椎不稳,也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。

由于肝脏的关系,左肾比右肾高1-2厘米。两肾所处的空间与脊柱的形态有直接的关系,从解剖学的位置来看,两肾基本位于第十一胸椎和第二腰椎之间。所以,当脊柱特别是腰椎受压缩短时,两肾的活动空间就变小了。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腰者,肾之府。意思是“腰是肾的家”,家里够宽敞,住人才舒服,要让肾住得舒心,就一定要保持腰椎的柔韧有弹性,维持足够的延展性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脊柱变短,腰椎受到压迫,肾的活动空间也变小,肾的生理功能的发挥也受影响,人体就慢慢出现“肾虚”的各种症状,究其原因,是“腰”出问题了,所以中医说“腰为肾之府”。
拉伸腰椎、骶椎和尾椎,乃至于整条脊柱,能够给肾脏以充分得活动空间,让肾脏伸个懒腰!
按摩膀胱经可以排出身体毒素
肾与膀胱相表里,从解剖学上讲,膀胱是泌尿器官,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。从中医来看,膀胱经作为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,作为具有最多穴位的一条经络,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。
肾在五行属水,膀胱也属水,水德特性是往下流,所以膀胱经的走向是从头部沿着背部、大腿后侧一直到脚后跟,像水一样从上往下流下来。膀胱经排毒,也是从上往下进行,如刮痧、捏脊,就要顺着膀胱经从上而下。

膀胱经就好比一个城市形形色色的排污管道,集合各个企业、民宅的污水,最后汇集到膀胱(污水储存站)排出。所以,要想去除体内之毒,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。我们可以采用从上到下的按摩法来疏通膀胱经。两手从胸前、腋下向后伸出,抚在脊柱两侧、肩胛骨下,手心向里,手指向下,稍用力,从上一直向下按摩,随着手臂伸直,身体自然前俯,两手一直按摩到脚后跟。
腰背痛可以通过按压委中穴缓解
中医自古流传下来的“四穴总歌”说: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
人身前面的疾患,如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功能失调出现的肚腹疼痛、呕吐、胃痛、腹泻等症,应首选足三里治疗。 人身头颈、胸肺部位的病变,取列缺穴为主治疗,具又疏解风寒、清肺止咳的作用。 人身头面的疾患,主要是口及颜面的病症,可取合谷穴为主治疗。 人身后面的疾患,主要是腰背部酸痛等,应取委中穴为主治疗。
委中穴在腘窝正中,中医认为:委中穴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,故为膀胱经“合谷”,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,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,所以膀胱经的问题可以通过委中穴来缓解甚至治疗,这就有了“腰背委中求”这句话。腰部、背部的问题,都可以通过按委中穴来治疗。

两手攀足,就是两手“向下攀登”直到足部。柔韧性差一些的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,会明显感觉到大腿后侧有拉伸感,甚至疼痛感,尤其是在委中穴这个位置。如果仔细观察,这种人的委中穴不是正常的凹陷状,反而是凸出的外鼓状,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有腰痛的症状存在。
如果要加强锻炼效果,在按摩膀胱经的同时,还可以反复按压委中穴。
动作力点在手指尖以手带腰拉伸腰椎
多数腰椎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长时间受到压迫所致,所以在医院里用“腰椎治疗牵引床”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,通过机器的反方向的力量,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伸腰椎,使腰椎间的空隙放大,压迫得以缓解。


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,很多人照着葫芦画瓢,两手上举,慢慢起身,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要领:动作的力点在哪里?就是在手指尖,要以手指尖带领手臂慢慢上举,才能起到拉伸腰椎的作用,才能使腰椎间的空隙放大,不至于压迫到神经。
转载请注明:林七易 » 八段锦分解动作的详细讲解:两手攀足固肾腰